百科小课堂--石榴那些不得不说的二三事
发布时间:2021-11-26

  石榴(拉丁名:Punica granatum L.)落叶乔木或灌木;落叶灌木或乔木,高2—7米,稀达10米;幼枝常具棱角,老枝近圆形,顶端常具锐尖长刺。叶对生或近簇生,纸质,长圆形或倒卵形,长2—9厘米,宽1—2厘米,先端钝或微凹或短尖,基部稍钝,叶面亮绿色,背面淡绿色,无毛,中脉在背面凸起,侧脉细而密;叶柄长5—7毫米。花两性,1至数朵生于小枝顶端或叶腋,具短梗;花萼钟形,红色或淡黄色,质厚,长2—3厘米,顶端5—7裂,裂片外展,卵状三角形,长8—13毫米,外面近顶端具1黄绿色腺体,边缘具乳突状突起;花瓣与花萼裂片同数,互生,生于花萼筒内,倒卵形,红色、黄色或白色,长15—3厘米,宽1—2厘米,先端圆形;雄蕊多数,花丝细弱,长13厘米;子房下位,上部6室,为侧膜胎座,下部3室为中轴胎座,花柱长过花丝。浆果近球形,径6—12厘米,果皮厚,顶端具宿存花萼。种子多数,乳白色或红色,外种皮肉质,可食,内种皮骨质。花期5—7月,果期9—10月。

性味甘、酸涩、温,具有杀虫、收敛、涩肠、止痢等功效。石榴果实营养丰富,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、梨要高出一二倍。

中国栽培石榴的历史,可上溯至汉代,据陆巩记载是张骞从西域引入。中国南北都有栽培,以安徽、江苏、河南等地种植面积较大,并培育出一些较优质的品种。其中安徽怀远县是中国石榴之乡,“怀远石榴”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

中国传统文化视石榴为吉祥物,视它为多子多福的象征。

原产巴尔干半岛至伊朗及其邻近地区,全世界的温带和热带都有种植。石榴生于海拔300-1000米的山上。喜温暖向阳的环境,耐旱、耐寒,也耐瘠薄,不耐涝和荫蔽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但以排水良好的夹沙土栽培为宜。

药用

功能主治

石榴叶:收敛止泻;解毒杀虫。主泄泻;痘风疮;癞疮;跌打损伤。

石榴皮:涩肠止泻;止血;驱虫;痢疾;肠风下血;崩漏;带下;害虫。主鼻衄;中耳炎;创伤出血;月经不调;红崩白带;牙痛;吐血;久泻;久痢;便血;脱肛;滑精;崩漏;带下;虫积腹痛;疥癣。  

石榴花:治鼻衄,中耳炎,创伤出血。

药理作用

1.驱虫:石榴皮碱对绦虫有很强的杀灭力,能作用于虫的肌肉,使其陷入持续收缩。盐酸石榴碱110000浓度,于5~10分钟后即杀死绦虫。临床证明生物碱与鞣酸结合者驱虫效果较好,因为鞣质能使生物碱变成难溶而难吸收的化合物,从而可充分地对肠寄生虫子发挥作用。

2.抗菌:煎剂用试管稀释法,12560兑白喉杆菌,11280兑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史氏及福氏痢疾杆菌及变形杆菌等有抑制作用。对霍乱弧菌、伤寒杆菌、绿脓杆菌及结核杆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。

3.抗真菌:水浸剂用试管稀释法,14兑堇色毛癣菌、红色表皮癣菌、奥杜盎小孢子菌及星形奴卡菌等皮癣真菌等10种皮癣真菌有抑制作用。

4.抗病毒:试验证明,石榴皮煎剂稀释到110000-1100000仍有抑制流感病毒(甲型PR3株) 等的作用

食疗

适宜口干舌燥者、腹泻者、扁桃体发炎者

便秘、尿道炎患者、糖尿病、实热积滞者禁食

食物相克

石榴不可与西红柿、螃蟹、西瓜、土豆同食。

若与土豆同时服用,可用韭菜泡水喝下去解毒。

食疗作用

石榴性温、味甘酸涩,入肺、肾、大肠经;

具有生津止渴,收敛固涩,止泻止血的功效;

主治津亏口燥咽干,烦渴,久泻,久痢,便血,崩漏等病症

石榴皮提取物

来自于石榴壳,石榴科植物石榴的干燥果皮。具有涩肠止泻,止血,驱虫的效用

编    号:C032

中文名称:石榴提取物

英文名称:Pomegranate  extract

拉 丁 名:Pericarpium Granati

提取部位:果皮

产品性状:棕黄色粉末

主要成分:鞣花酸

产品规格:5:1 10:1 20:1 ;鞣花酸 40% 50% 65%

检测方式: HPLC

CAS编 号:84961-57-9

药理作用:防治结肠癌,食管癌、肝癌、肺癌、及舌和皮肤肿瘤等病症;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;有降压、镇静功效。用于医药及化妆品,作抗氧剂,具有防癌及抑制病毒作用。

1. 抗癌作用,鞣花酸可以抑制致癌剂的代谢活性,解除致癌物的毒性等。

2. 对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的抑制作用

3. 抗氧化作用

4. 增白作用

5.降压、镇静作用

产品包装:内用双层塑料袋,外用纸板桶。1kg/袋 或25kg/桶

保    存::贮存于干燥阴凉处,避免阳光照射和高温

保 质 期:24个月

科学小故事

引申故事

历史溯源

石榴原产波斯(今伊朗)一带,公元前二世纪时传入中国。“何年安石国,万里贡榴花。迢递河源边,因依汉使搓。”据晋·张华《博物志》载:“汉张骞出使西域,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,故名安石榴。”

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,来到了安石国。其时,安石国正值大旱,赤地千里,庄稼枯黄,连御花园中的石榴树也奄奄一息。于是,张骞便把汉朝兴修水利的经验告诉他们,救活了一批庄稼,也救活了这棵石榴树。那一年石榴花开得特别红,果儿结得特别大。张骞回国的时候,安石国王送给他许多金银珠宝,他都没要,只收下了一些石榴种子,作为纪念品带了回来。从此,由骊山“红宝石”变成的石榴,便开始在长安上林苑和骊山脚下定居繁衍,成为今日的临潼石榴。

张骞得石榴种,经丝绸之路传入内地,首先在当时的帝都长安上林苑、骊山温泉宫种植。据汉上林令虞渊追忆,上林苑其时栽植奇花异卉达三千株,内有“安石榴十株”。因得到汉武帝的喜爱,后又命人将石榴栽植于骊山温泉宫。[11]

传说典故

关于石榴的来历,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。相传女娲氏炼石补天时,将一块红色的宝石失落在骊山脚下。有一年,安石国(安国指今日的布合拉,石国指塔什干)王子打猎,在山林里看到一只快要冻死的金翅鸟,急忙把它抱回宫中,又是喂食,又是治病。金翅鸟得救后,为了报答王子的救命之恩,不远万里,将骊山脚下的那块红宝石衔到安石国的御花园,不久就长出一棵花红叶茂的奇树,安石国王便给它赐名“安石榴”。

中国石榴文化的产生、发展与成熟,凝聚着“采国外名花,结国内硕果”的意蕴。当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访问参观秦始皇兵马俑时,见山上因汞含量超标而什么都不长的时候,问为什么不种石榴,于是石榴由此大盛。后来毛主席纪念堂前的18棵石榴就是陕西人民为此移植过去的。